- 知識貢獻
- 收藏
- 建材網友
- [106418]
-
小心地板編個好聽的名字誘惑你
- 評論:0 瀏覽:2192 發(fā)布時間:2006/4/29
- 木地板在家裝中用得非常多,在建材市場中賣得也非常多,有市場需求自然有廠家追捧,但是不是進入了正規(guī)的建材市場,消費者就可以放心購買了?這里還是要為您提供幾點有用的建議,您不妨也學上幾招,做個清醒的消費者,謹防走進別人為你設計的小陷阱。
現象一:起一個好使的名字
實木地板以其特有的紋理、質感和色彩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。然而,據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的最新統(tǒng)計,最近幾年,消費者對實木地板的投訴卻出現了上升趨勢。除了質量上的毛病,一些地板的名字也讓許多消費者一頭霧水。同樣質地的木板,在一家店里稱柚木,另一家店里卻稱紫檀,究竟以哪個為準呢?
對地板來說,原木品質直接決定價格高低,在樹種名上做文章,圖的就是賣個好價錢。有些地板商把“甘巴豆”漆成偏黃色,就堂而皇之命名為“黃花梨”,這樣地板的價格就可以從130元/平方米左右提到250~300元/平方米。
目前市場上的實木地板光是所謂的“檀木”就有紅檀、紫檀、玉檀、鐵檀等等,但是有關專家指出,這當中有不少名稱都是商家為了招攬顧客自己給起的名。市場上這種木材名稱不規(guī)范的情況有很多,比如一種叫紅檀的地板,經過專家鑒定是鐵線子,因為它顏色偏紅,就被商家起名叫紅檀,這個名字誤導了許多消費者。另外,市場上還有一種地板被稱為紫檀,其實紫檀在紅木標準里是非常名貴的一種木材,而且資源非常稀少,不可能拿來做地板,市場上說是地板的,多數是冒充,經過專家鑒定,實際是蟻木。蟻木是來自南美的一種木材,它比較堅硬,而且顏色偏重,在外觀上確實跟紫檀有一點相近。
據了解,目前市場上的實木地板有95%以上是采用進口木材制成的,采伐面廣,加上進口量大,給逐一核查帶來很大困難,這也是造成目前地板行業(yè)混亂的一大原因。
預防招數:
在購買地板時,如果無法確定地板的材質,那么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提醒你,可以到有關木材檢驗機構去進行材質檢驗。北京人可以到國家人造板質量檢驗中心檢驗,避免上當受騙。
現象二:“抽條”地板減少數量
記者在建材市場上看到一般地板的銷售都是按照平方米計價的,并且多數的銷售企業(yè)都負責安裝。據一位行業(yè)知情人士告訴記者,一些地板銷售企業(yè)采取的手段很簡單,即在整盒地板中“抽條”。由于多數實木漆板是用紙盒包裝的,所以消費者是看不到紙盒內木板的。這就給不良銷售人員以可乘之機。
一些銷售人員在整盒的地板中抽出一塊,同時在安裝地板時再使用一些障眼法,不警覺的消費者往往會上當。如果某位業(yè)主要安裝的地板面積為80平方米,中等價位的實木地板大約每平方米250元,則地板總價為2萬。目前市場上的地板規(guī)格一般為每塊0.081平方米0.9米×0.09米,每塊地板的價格大約為20.25元。如果每盒中裝12塊,安裝80平方米的地板需要82盒地板。采取簡單的“抽條”手法,按照業(yè)內“慣例”抽出百分之十幾的比例,上述地板就要被抽出10塊,也就是說這個消費者被白白“抽”掉了200多元錢。
這么簡單的方法豈不是很容易被識破?據介紹,一般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厚厚的紙盒下邊藏著缺數的地板。在購買之前只會仔細關注地板本身,而在侃價、付款之后,特別是地板運送到家后就放松警惕了。而銷售企業(yè)負責安裝的施工人員則會在消費者不注意的情況下,將事先做好記號的一些“缺數地板”的包裝打開。只要紙盒打開以后,面對鋪滿地面的地板,消費者根本就無從追究是否缺數了。
預防招數:
其實對付這種廠家的辦法很簡單,即在地板運送回家后,將大部分或者全部紙盒的一段橫截面拆開,查看一下是否缺數就可以了。還有一些地板安裝人員在安裝地板的過程中,惡意地制造“損耗”,將完整的地板截掉一塊以后,塞進地板下邊和地面的空隙中,這樣明明購買的地板面積已經多出了安裝面積,但是仍然要再補加兩盒。要防止這樣的“黑招”,就只能選擇信譽良好的企業(yè)或者在現場多多派人手盯著了。
現象三:“馬路”家裝帶來劣制地板
陳先生是某建材市場的一位實木地板經營戶,他說雖然市場上標的地板都是一等品,但質差相當大,其中有部分就是不合格產品,這其中的門道那些包工頭最清楚。
“包工頭、裝修工人拿了回扣后,拍著胸脯說質量絕對好。消費者也不明白,付了一等品的錢,拿到的卻是低價的三等品�!标愊壬f,因為不合格地板經營戶在價格上降得多一些,給包工頭的回扣更大,許多包工頭就直接走不合格地板這條路。
據介紹,在北京游離在上規(guī)模家裝公司之外的有幾百家“馬路游擊隊”,在目前家庭裝修缺少統(tǒng)一標準時,不合格建材往往成為他們使用“模糊建材”的堅強后盾,很多不合格建材的銷路也是由此打開的。
預防招數:
選擇信譽好、有品牌的家裝公司,同時建議你最好采用包工不包料的裝修方式。
現象四:不合格地板的流通路徑
從2002年1月開始,我國開始實施十項建材標準,規(guī)定建材產品進入市場必須持有檢驗合格證。自那以后,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無產品檢驗合格證的產品了。但令人費解的是:在市場上為什么還能看到不合格建材產品的身影呢?據某地板廠家的負責人透露:“這其中的訣竅就是張冠李戴,魚目混珠。”
據介紹,地板有嚴格的等級劃分,各個等級的用料和售價有30~50%的價差,一些建材廠家就是沖著這個專門生產不合格地板。至于具體操作手段一般如下:在準備生產不合格產品時,廠家會去尋找并購買少量合格建材產品;然后反復計算不合格建材的成本,開始購進不合格的原材料,投入生產;接著將合格的建材產品作為樣品送到檢測機構進行檢驗,并獲取檢驗報告;最后,將不合格的建材產品與合格的檢測報告一同拿到建材市場進行銷售。
預防招數:
杜絕這一現象的唯一方法就是購買那些真正信得過的木地板,也就是有過硬品牌的產品,注重品牌的廠家一般不會為此因小失大的。
添加/查看評論(0)
查看更多相關知識
熱點知識推薦
上周貢獻知識排行